【瑞士自由行】湖光山色的瑞士琉森Luzern/Lucerne
前言
三十多年前還在德國當學生時和好友結伴利用復活節假期來了一趟瑞士行,在昂貴的瑞士消費,真的是省吃儉用,學生身分好處是火車票價便宜, 住的選擇選擇是路途稍遠的青年旅館,學生證又可打折-雖然是上下通舖住了六個人,但還算安全舒適! 吃的是麵包加起士配汽泡水或牛奶,雖然克難,但這湖光山色的琉森深深崁入心中~常想未來一定要帶另一半再去一次令人感動的琉森。
交通
從蘇黎世到琉森火車車程只需40分,因買瑞士國鐵票所以只要看好時間,用APP就可以知道月台幾點發車、幾點到達十分好用! 在歐洲搭火車的特點是沒有閘口,火車到站走出就是一般的月台,販賣處、超市。但是沒買票,查到一定就是重罰,沒得說情,還是要當誠實的公民及旅人。我們買了瑞士國鐵票,進出實在是方便, 搭公車也免費呢!上附近的山搭登山軌車也可打折,最主要是不受車班時間的限制,還可一天內自由搭N次火車。
DB:德國國鐵https://www.bahn.com/en
SBB:瑞士國鐵 https://www.sbb.ch/en/home.html
盧塞恩/琉森Luzern
又稱盧塞恩(德語:Luzern),位於德語區,是瑞士中部琉森州的首府,位於琉森湖畔。琉森有著美麗的自然風光-湖水加遠山環繞更有獨特的人文情懷(在其著名景點),因這些組合,成為重要的旅遊城市。
琉森車站Lurzern Bahnhof
琉森車站很特別,出火車站隔著大馬路 ,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拱門圖形Torbogen Luzern(盧塞恩拱門),是公車匯集處,右側就是琉森湖了。湖邊一棟建築是琉森文化和會議中心Kultur- und Kongresszentrum Luzern。
琉森湖Vierwaldstättersee/Lake Lucerne
琉森湖是瑞士第五大湖泊,琉森湖的德語名“Vierwaldstättersee”,原意指湖水來自四個悠久歷義的「森林之地」(Waldstätten)。瑞士最大的船公司在琉森湖營運,乘載遊客往返最重要的景點,如瑞吉山(Rigi)、皮拉圖斯山(Pilatus)、布爾根施托克(Bürgenstock)和克萊溫阿爾卑(Klewenalp)等。湖的四周被皮拉圖斯峰、石丹峰、瑞吉峰等阿爾卑斯山的群山環抱,優美的景色也讓這座城市變成瑞士的代表性畫面之一,可以沿著湖邊的步道散步,也有觀光船可以搭,但光是在橋邊及卡貝爾橋,就可流連忘返拍不完看不盡的美景。
卡貝爾橋(Kapellbrücke)
建造於1333年的卡貝爾橋為現存歐洲最古老的木造橋墩之一,也是琉森主要地標,該橋位在市中心橫跨在羅伊斯河River Reuss上,全長204米與六角水塔相依緊靠著,整座是木橋,橫樑上的彩繪木版畫是17世紀添加上的共110幅,訴說著瑞士17世紀歷史的過去、琉森守護聖人聖萊德加StLeodegar和聖莫里斯St.Maurice的故事。可以在橋上用不同的角度欣賞琉森!邊走邊抬頭欣賞著木板畫及琉森湖湖景,想像當年這座橋也是用來抵禦外兵的守護橋。卡貝爾橋兩側種植著花盆,讓原本古樸但無生氣的橋,添加了生命力,橋的美在於花卉的五顏六色,增添了古樸中的亮麗。
琉森水塔 Wasserturm
卡貝爾橋正中央佇立著一座八角型的水塔,原本是13世紀的古堡,曾是審問犯人的拷問室、庫房、檔案室、監獄,現僅留存的八角形牆柱作為水塔之用。水塔和諧的與橋墩、湖泊形成一幅美麗的畫面,遠遠的就能從市區大街小巷中看到八角水塔透出的屋頂,它也是琉森地標之一。
耶穌會教堂 Jesuiten Kirche
卡貝爾橋聯結著老城與耶穌會教堂,由羅伊斯河畔橋上往西邊的看,座落在橋墩處一棟特別的建築,頂著兩顆像是蒜頭洋蔥的塔頂,它是耶穌會教堂是一座巴洛克式的建築,於1677年完工,與霍夫大教堂 Hofkirche 並列為琉森的重要歷史地位。是天主教教堂 推門進去看到以白色、玫瑰紅為主色調,巴洛克風格十分美,主殿後方有超大管風琴。
噴泉飲水brunnen
噴泉除了有裝飾之美,它是城內重要的飲水台。在瑞士只要看到路邊的一直在流水的龍頭,這些水都是政府設置,可以直接喝的水。所以完全不用擔心口渴沒水喝,或是疑問這些到底可不可以生喝。
琉森的街道噴泉各個都是藝術,走走不怕口渴,除了飲水,還兼欣賞藝術美,沿著羅伊斯河畔走琉森的飲水區發現它的設計皆不同,藝術十足很貼心的設計,喝水兼欣賞美麗的藝術造景。
斯普洛伊橋Spreuerbrücke
與卡貝爾橋相隔不遠處橫跨羅伊斯河還有另一座磨坊橋,這座橋當初是為了方便通往河中央的磨坊所建,所以叫做磨坊橋,後來才搭建到河的北岸,這一側的水流比較湍急,下橋後還有特殊的攔砂壩設計。
相對於卡貝爾橋的特色經典,磨坊橋走一個質樸路線,沒有過多的裝飾,簡單的木橋,更顯古老。13世紀時修建了第一座橋,連接羅伊斯河右岸與在河中間的磨坊功能。1408年完成通往左岸的部分。1566年該橋毀於洪災,隨後和糧倉一起重建。1626年到1635年,畫家 Kaspar Meglinger 在橋上畫了67幅「死亡之舞」系列畫,這座橋也被稱為「死亡之舞橋」。
老城區磨坊廣場Mühlenplatz
從耶穌會教堂走向斯普洛伊橋,走過橋到對岸當時這邊都是磨坊。(河邊有些是磨坊,因為這條河原是穀物集中處,所以靠著河水的衝力扭動磨子磨麥),所以當時這條橋被稱為榖糠橋。這時看到維護員用氣槍吹上面的古蹟畫作,工程浩大,維護不易呀!
老城區雄鹿廣場Hischenplatz和穀物廣場Kornmarket
常是民眾聚集地,附近房屋的頂樓山形牆形狀及一些亮彩房子是一大特色,位於市政廳旁工會之屋非常有名。
冰川公園 glacier garden
持多國交通證或瑞士交通證入園是不需費用的,琉森冰川公園主要是展示2萬年前最後一次冰河時期留下的漩渦形洞穴以及2千萬年前生活在亞熱帶海洋地帶的貝類和棕櫚樹葉化石。
公園備有與遊人互動的多媒體設備,帶領遊人登上全球最古老的瑞士中部山脈。瑞士屋內的博物館介紹冰川的構成及不同類旳岩石等,同時亦展示出不同款式的瑞士小屋Swiss Chalet與及模擬小屋外的冰川壯麗景致。
阿罕布拉鏡子迷宮(Alhambra Mirror Labyrinth)
擁有九十片鏡子的阿罕布拉鏡子迷宮同樣位於冰川公園內,是參加1896年日內瓦舉行的瑞士國家博物會特地興建的。很有趣的凹凸鏡及迷宮鏡子的迷惘。
垂死獅子像 Lowendenkmal
如果不懂他的歷史,你可能會覺得就是一座刻在石頭上,栩栩如生的獅子雕塑。但知道這座紀念碑建造的原因,那就會知道,這獅子的情緒、動作…有多麽的令人揪心。作者:丹麥雕刻家伯特爾·托伐爾德森
一走進山丘上的冰河公園旁的獅子紀念碑區,就不禁被牠因長矛深刺心臟的痛苦表情給震攝。
馬克吐溫至此見到牠時,不用可憐的獅子來形容牠,而是用「世界上最悲傷的獅子」來道盡這獅子像的歷史背景。垂死的獅子被刻在一座非常大的花崗岩石上,無論是肌肉線條或是獅子表情、鬃毛、爪子,都沒有一絲一毫的隨便,面前的兩面盾牌,一面是代表瑞士的十字徽,另一面則是代表法國皇室的鳶尾花,用來紀念著1792年法國大革命於巴黎協和廣場上戰死的700多位瑞士傭兵。這一段歷史的悲痛,都透過丹麥雕塑家將它深烙在此花崗岩牆中,美麗與哀淒。石像的上方刻著拉丁文「HELVETIORUM FIDEI AC VIRTUTI」,翻譯是「獻給忠誠和勇敢的瑞士」。這也代表早期的瑞士不是富有的,他們靠著外出去當傭兵來養活家人,離鄉背井有些還戰死他鄉,相信現在全世界最富有的瑞士人,這一段應該是引以為戒的歷史,難怪他要成為中立國,遠離是非紛爭。
我一直對此垂死獅子的雕刻久久不能忘懷!
聖萊奧德伽爾教堂/霍夫教堂Hofkirche St. Leodegar
兩座尖塔佇立著的聖萊奧德伽爾教堂/霍夫教堂,是建於西元735年、羅馬時代的哥德式教堂,1633年才改成文藝復興式,和耶穌會教堂成為琉森地標。剛開始是被他的兩座高聳尖塔吸引,是天主教教堂,原為修道院,週日上午彌撒時遊客是不能入內的。
傍晚河邊散步
傍晚當遊客離開後,此城寧靜下來,中午的大太陽不再,迎來清風 這時散步於湖邊別是一番景緻,看著夜色漸沉,街燈亮起,卡爾貝橋上也點綴著昏黃燈,讓古樸的橋增添了一份美麗。
湖邊有遊船的,戲水的,伴著鴛鴦鴨,清涼的湖水,遠處傳來歡笑聲,想必傍晚時分小城恢復寧靜,多了一分靜謐及歡樂的氣息!
後記
學生時代的一遊,再回來竟是30年後,景物依舊,再舊地重遊有說不出的感動,感動身分的不同-學生成了老師,小姐成了老婦,當然身旁多了老伴,加上心境也因年紀的增長對景色有了不同的詮釋,在琉森的漫遊,雖有上山遊湖,雖然使用了各式的交通工具, 但這趟旅行中最最悸動的城市仍是琉森Luzern -日夜都美麗迷人的城市。